活性污泥的培養與馴化技巧
發布時間:2023-5-16 17:08:17 來源:北極星環保網 作者:
一、活性污泥投加 1、接種前準備: 菌種培養構筑物的選擇:方便操作,有曝氣裝置,有攪拌,利于加菌種、進原水或營養液的構筑物。菌種在投加時,方案設定應根據現場具備的條件綜合考慮。如場地、施工、運輸車輛、臨時電源、臨時泵及管道、水槍、高差、過濾等因素。菌種的粉碎對于壓縮污泥應考慮污泥的粉碎問題,應根據現場的條件確定粉碎方法。粉碎方法選擇的順序為水槍——泵循環+濾網沖擊——曝氣、攪拌。 2、接種量的多少: 厭氧污泥接種量一般不應少于水量的8-10%,否則,將影響啟動速度;好氧污泥接種量一般應不少于水量的 5%。只要按照規范施工,厭氧、好氧菌可在規定范圍正常啟動。 3、污泥來源: 厭氧污泥主要來源于已有的厭氧工程,如啤酒厭氧發酵工程、農村沼氣池、魚塘、泥塘、護城河清淤污泥;好氧污泥主要來自城市污水處理廠,應拉取當日脫水的活性污泥作為好氧菌種,接種污泥且按此順序確定優先級。 1)同類污水廠的剩余污泥或脫水污泥; 2)城市污水廠的剩余污泥或脫水污泥; 3)其它不同類污水站的剩余污泥或脫水污泥; 4)河流或湖泊底部污泥; 5)糞便污泥上清液。 二、活性污泥啟動 應特別說明,菌種、水溫及水質條件,是影響啟動周期長短的重要條件。一般來講,在低于20℃的條件下,接種和啟動均有一定的困難,特別是冬季運行時更是如此。因此,建議冬季運行時污泥分兩次投加,水解酸化池中活性污泥投加比例8%(濃縮污泥),曝氣池中活性污泥的投加比例為10﹪(濃縮污泥,干污泥為8%),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,投加的比例不同。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條件,連續悶曝(曝氣期間不進水)7天后,檢查處理效果,在確定微生物生化條件正常時,方可小水量連續進水25天,待生化效果明顯或氣溫明顯回升時,再次向兩池分別投加10﹪活性污泥,生化工藝才能正常啟動。 三、污泥馴化 污泥馴化應遵循的原則循序漸進、有的放矢、精心控制的。 污泥馴化的方法與技巧如果培養期間加入的主要是生活污水,這個時候逐步降低生活污水的加入量,并逐步增加原水的進水量,每次增加的進水量為設計進水量的5~10%,每增加一次應穩定2~3個周期或2天左右,發現系統內或出水指標上升應繼續維持本次進水量,直至出水指標穩定,如出水指標一直上升,應暫停進水,待指標恢復正常后,進水量應稍微減少,或略大于上周期進水量。 馴化條件具備后,連續運行已見到效果的情況下,采用遞增污水進水量的方式,使微生物逐步適應新的生活條件,遞增幅度的大小按厭氧、好氧工藝及現場條件有所不同。以此類推,最終達到系統設計符合?;钚晕勰囫Z化時,也可采用體積負荷法來進行馴化,可根據化驗數據、進水指標、系統指標、構筑物體積推算出單位時間的系統污泥負荷,根據體積負荷來確定下個周期的進水量。 好氧正常啟動可在10-20天內完成,遞增比例為5-10%;而厭氧進水遞增比例則要小的很多,一般應控制揮發酸(VFA)濃度不大于1000mg/L,且厭氧池中PH值應保持在6.5-7.5范圍內,不要產生太大的波動,在這種情況下水量才可慢慢遞增。一般來講,厭氧從啟動到轉入正常運行(滿負荷量進水)需要3-6個月才能完成。 四、污泥培養 1、活性污泥培養過程中,應經常測定進水的pH、COD、氨氮和曝氣池溶解氧、污泥沉降性能等指標?;钚晕勰喑醪叫纬珊?,就要進行生物相觀察,根據觀察結果對污泥培養狀態進行評估,并動態調控培菌過程。 2、活性污泥的培養應盡可能在溫度適宜的季節進行。因為溫度適宜,微生物生長快,培菌時間短。如只能在冬季培菌,則應該采用接種培菌法,所需的種污泥要比春秋季多。 3、培菌過程中,特別是污泥初步形成以后,要注意防止污泥過度自身氧化,要避免污泥自身氧化,控制曝氣量和曝氣時間是關鍵,要經常測定池內的溶解氧含量,要及時進水以滿足微生物對營養的需求。若進水濃度太低,則要投加大糞等以補充營養,條件不具備時可采用間歇曝氣。 4、活性污泥培菌后期,適當排出一些老化污泥有利于微生物進一步生長繁殖。 5、工業廢水處理廠在生產裝置投產前往往沒有廢水進入,而一旦生產裝置投產后,排放的廢水就需及時處理。此時,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培菌時間,并提前準備種污泥及養料等。 6、如曝氣池中污泥已培養成熟,但仍沒有廢水進入時,應停止曝氣使污泥處于休眠狀態,或間歇曝氣(延長曝氣間隔時間、減少曝氣量),以盡可能降低污泥自身氧化的速度。有條件時,應投加大糞、無毒性的有機下腳料(如食堂泔腳)等營養物。 7、大部分的廢水處理廠都有二個(格)以上的曝氣池。這種情況下可先利用一只曝氣池培養活性污泥,然后再輸送到相鄰其它曝氣池進行多級擴大培養。本法適用于規模較大的廢水處理廠。